那天下課,王歆寧、張昱和我一起玩游戲。王歆寧和張昱當彩虹仙子,我當雪花仙子。
我們先把傘往上一撐,就開始了,還跳了我們隨便編的“傘舞”,我們在玩的時候,還沒忘了仔細聽,如果聽不到鈴聲,那可是要喊一聲“報到”哦!
我們還轉傘看雨滴落上去后會不會很快地滾下來,如果誰的雨滴沒有落下來,就算誰輸,要罰唱一首歌或者背誦一首詩。
可是,我正要背詩,上課鈴響了,于是我們快步向教室走去,還約定好下次課間再一起玩。
【寫作指導:初中生如何寫好記敘文】
一、什么叫記敘文?
記敘文就是指記人、敘事、描寫景物的文章。
二、記敘文能發表議論嗎?
記敘文可以議論,但議論不可過多。
打個比方,如果想燜干飯,雖然需要放點水,但應少放,否則,水多米少,干飯就變成了稀飯。干飯和稀飯的本質區別就在于“水”的多少。
因此,記敘文和議論文的本質區別就在于:記敘和議論孰多孰少。()寫記敘文最好不要大發議論,要學會用“事實”說話,讓事實本身去表達作者的喜怒哀樂就可以了。比如,父母愛孩子是不會整天把“我愛你,孩子”掛在嘴邊的,而是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把對子女的愛真是自然地流露出來,真正的記敘文完全可以沒有議論。當然,有時恰到好處的議論也是必不可少的,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。這是一個“度”的問題,需要在閱讀和寫作中慢慢揣摩體會。
三、是不是記敘文不需要審題?
記敘文寫作一定要審題,且審題很關鍵。
比如,以“我的老師”為題寫一篇記敘文,那么文章的重點應寫“老師”,而不是寫“我”。因為這是一個偏正結構的短語,“老師”是重點。但重點寫了“老師”就一定不跑題了嗎?不一定,如果所寫的老師不是“我的”,而是“他”的,同樣也是跑題了。
如果寫“我與老師”,那么就和“我的老師”有極大的差別。“我與老師”是一個并列式短語,“我”和“老師”同等重要,二者不可有所偏廢?梢詫“我”和“老師”之間的密切關系或有趣味或有意義的小故事。
四、記敘文就是“記流水帳”嗎?
當然不是。
短短的800多字的文章,如果從星期一、星期二、星期三……一直寫到星期天,人人會寫,但寫好很難。為什么這么說呢?因為在有限的篇幅呢(800字),如果涉及的事情越多,頭緒就越復雜,就越難把事情說清楚說透徹。越想面面俱到,越不能面面俱到,結果反而會“面面不到”。魯迅先生曾經說過:與其傷其十指,不如斷其一指。就是這個道理的形象化表達。所以我們寫記敘文切忌時間或空間跨度太大,最好集中在一點,把事情說清楚,把人物寫活,把景物寫真實就可以了。不要把場面擺的很大,搭一個大大的“戲臺&r
來源:http://www.snntr.cn/xiaoxue/ernianji/201403/206489.html